第212章 這一天可把朱翊鈞……
關燈
小
中
大
第212章 這一天可把朱翊鈞……
這一天可把朱翊鈞累得夠嗆,晚上回去,王安伺候他沐浴,他歪頭就在浴桶裏睡著了。
水快涼了,王安才輕聲喚醒他:“陛下,去床上睡吧。”
朱翊鈞累得動動手指的力氣也沒有,馮保和王安一起,伺候他穿好衣服,這才到床上躺著。
朱翊鈞面朝裏一動不動躺著,頭發散落在外面,馮保拿了帕子,細細的替他擦幹。
忙活了好一陣,馮保還以為他睡著了,正準備出去,卻聽朱翊鈞喊了一聲:“大伴。”
馮保摸了摸他的頭發,輕聲道:“陛下,睡吧。”
朱翊鈞艱難的翻了個身,躺平了:“全身酸痛,睡不著。”他把手伸過去,“你給我揉揉。”
馮保坐在床邊,把他的胳膊放在自己腿上,輕柔的給他按摩。
朱翊鈞忽然問道:“大伴,你說朝廷花了那麽多錢,修建長城,到底能不能抵禦外敵?”
“……”
這個問題,他能提出來,馮保很驚訝,但卻很難回答。
就目前來看,那肯定是有點用的,隨著武器的不斷發展,更新疊代,過個幾百年,只能當個觀光景點。
見他沒說話,朱翊鈞又道:“如果長城有用,為什麽俺答當年能長驅直入,直逼京城?”
“如果沒用,像戚繼光這樣精通兵法的大將,為何屢次上疏朝廷,修築長城?”
馮保想了想,說道:“陛下可記得俺答是從哪裏攻破長城的?”
“當然!”
朱翊鈞沒有經歷過嘉靖二十九年的“庚戌之變”,但他卻經歷過嘉靖四十二年,俺答再次率兵進犯,登上萬歲山就能看到沖天火光。
當年的聖旨、奏疏和公文我看過無數遍,倒背如流。
“是從古北口。”
馮保又說道:“那陛下可記得古北口地形如何?”
朱翊鈞回憶了一下:“太祖高皇帝修築長城,在古北口關跨山而建,其城築於山頂之上,隨山勢升降起伏,蜿蜒曲折,如同鳥窩。”
“唐順之寫過一首詩:諸城皆在山之坳,此城冠山為鳥巢。到此令人思猛士,天高萬裏鳴弓綃。”
“古北口以北,東有蟠龍山,西有臥虎山,山勢險峻,崖壁陡立,兩山緊鎖潮河,河岸道路只能容納一輛車馬通過。”
說到這裏,朱翊鈞皺起眉頭:“照理說,這樣的地形易守難攻,是不容易被攻破的呀。”
“唉!”馮保忍不住在心中嘆氣,這就是養在深宮的皇帝,就算學了這麽多年的兵法,因為沒有實地看過,也只會紙上談兵罷了。
那些一輩子沒出過紫禁城,只讀聖賢書,從不學兵法的皇帝,有戰事發生,只能根據大臣所言來做決策,一旦所托非人,那簡直就是國家的災難。
英宗就是個極好的反面教材,盲目自信,禦駕親征,最終淪為蒙古人的俘虜。
“陛下若道宣府、大同,便會經過古北口,到時去看看就明白了。”
說這些話的時候,馮保竟是忍不住想到皇太後。要是被太後知道,他在背後慫恿小皇帝到處跑,非得宰了他不可。
朱翊鈞又漸漸閉上眼睛:“好,那有空去看看。”
整個薊鎮管轄的範圍很大,戚繼光呆在總兵府的時間並不多,三天兩頭就往外跑,到各處軍營練兵,有時還會在軍營裏呆上幾日。
朱翊鈞時常跟著他一起去,看他訓練徒兵、騎兵、戰車營,三軍協同,各種陣法,讓敵軍有來無回。
他還跟隨戚繼光到最東邊巡視山海關,雖是此一次來到此地,但朱翊鈞對山海關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少:“洪武十四年,太祖高皇帝下令在此築城建關,遂成為遼東與中原之間的咽喉要塞。”
“此處依山襟海,故得名山海關。這牌匾是福建按察僉事蕭顯所書。他正是山海衛人。”
從第一次見面,戚繼光就對他刮目相看。
當年,他被調回京城,從乾清宮面聖出來,就被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攔住去路,在乾清宮的廣場上,打得有來有回。
朱翊鈞還是皇太子,戚繼光暫時在神機營任職。朱翊鈞時常招他入清寧宮,向他請教兵法、武學。
當年的孩童如今已經長成翩翩少年,身份從皇太子變成了皇上。不變的依舊是他的聰穎好學,博聞強識。
戚繼光說道:“從京城去往遼東有三條路,這便是其中一條。此道沿海而行,稱為傍海道。”
他問朱翊鈞:“陛下可知另外兩條道在何處?”
朱翊鈞笑了笑:“一條是過喜峰口的盧龍道,三國時期曹操北征烏桓,走的正是此道。”
“還有一條,”他看向身後的馮保,“前些日子我還與大伴提到過,正是俺答當年南下的古北道。”
戚繼光說道:“盧龍道和古北道須得翻閱崇山峻嶺,這傍海道最容易通行。”
朱翊鈞卻有個疑問:“那曹操為何不走此道,卻要翻山越嶺?”
戚繼光笑道:“臣翻閱過附近幾個縣的縣志,早年此道被海水淹沒,到了宋遼時期,海水漸漸消退,才露出地面。但大多時候積水成澤,難以行走,到了冬季結冰才可通行。”
馮保聽懂了,按照這個說法,其實就是秦皇島到錦州一代,千百年來,海平面逐漸下降,露出陸地。三國時,這裏還被大海覆蓋,到了明朝,就有了傍海道。
朱翊鈞半瞇著眼,眺望遠處:“此道雖然平坦易通行,但也十分危險。”
關外是另一個世界,蒙古、女真都對中原虎視眈眈,不斷侵擾邊境,如果有一天,聚居東北的女真人團結起來,大舉進攻中原,必定會選擇這一條道。
馮保知道,他的擔心不無道理,幾十年後,建奴正是攻破山海關,入主中原。
戚繼光卻道:“陛下不必擔心,此道有三處狹窄之地,分別是永寧衛、寧遠衛,和我們所在的山海衛。寧遠、永寧由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將軍派兵駐守,山海衛則有戚家軍守衛。”
朱翊鈞對他是放心的,至於李成梁,他遠在遼東,天天和女真人打交道,朱翊鈞要見他一面都得好幾年,實在也不清楚他在幹什麽。
朱翊鈞在薊鎮呆了兩個月,蒙古那邊都沒有行動。他呆不住,準備出山海關,去遼東看看。
戚繼光察覺到了他的心思,話裏話外都在告訴他,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,蠻夷之地不讀書也不講孔孟之道,要是遇上蒙古人、女真人,身份暴露,後果不堪設想。
弦外之音就是,英宗知道吧,那就是你的前車之鑒。
朱翊鈞覺得自己沒有英宗那麽蠢,大張旗鼓禦駕親征,就差在臉上寫上“大明皇帝”四個大字,讓蒙古人來抓他。
但是,戚繼光身為臣子,又是薊州總兵官,擔心他這個天子的安危是本分,朱翊鈞也不想為難他。
若是不讓他去遼東,那就換個方向,往西邊走,到宣府、大同去看看。
然而,最終他哪裏也沒去成,因為,幾天之後,蒙古那邊就有了新的情況。
就如同戚繼光預料的那樣,派出的奸細下落不明之後,董狐貍和小王子不敢輕易行動,沈寂了兩個月之後,這兩個戰爭愛好者又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思。
他們派來一名使者,董狐貍以指揮僉事的身份寫了封奏疏。奏疏送到戚繼光手中,他看過之後按照流程應該送往京城。不過,朱翊鈞就在他的總兵府,直接呈給皇上便是。
朱翊鈞展開一看,好家夥,他竟敢獅子大開口,管大明要五百人的貢賞。
朱翊鈞都被他氣笑了:“把我當冤大頭?”
戚繼光說道:“他就是挑事,要麽咱們花錢讓他消停,不給錢他就帶兵騷擾。”
那奏疏不是用折子寫的,用的是紙,朱翊鈞順手揉成一團,丟到窗外:“讓他的使者回去告訴他:朕不允!”
戚繼光也是這麽想的,就算奏疏送往內閣,張居正也會給出同樣的回覆。
幾日之後,軍情疾奏至總兵府:董狐貍領兵於喜峰口燒殺搶掠。
戚繼光立刻下令,他要親自帶兵前去平叛。臨走前,他來見朱翊鈞,二話不說,一掀衣袍先跪下磕頭:“臣要領兵出征,不能時刻護衛陛下的安全。臣會派副將楊文通和王世琦護送陛下,請陛下速速回京!”
這個時候,朱翊鈞怎麽可能離開:“戚將軍,不必多費口舌,我是不會回去的。”
“陛下!”戚繼光再次磕頭,“請陛下回京,若是陛下不允,臣便長跪不起。”
“戚繼光!”朱翊鈞直呼他的名字,一轉念,又說不出重話,只嘆一口氣,“守衛邊關和邊鎮百姓的安危才是當務之急,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,朕命你即刻領兵前往喜峰口,不得貽誤戰機,這是聖旨!”
他說的有道理,戚繼光也不再堅持,但最後,他還是給朱翊鈞留下楊文通和王世琦負責保護他,並且還給他留下一件東西。
朱翊鈞展開一看,驚道:“這,這是什麽?”
王夫人過來看了一眼,回道:“這是戚繼光從不離身的一件寶貝,戚家祖傳的金絲甲,刀槍不入。”
“……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這一天可把朱翊鈞累得夠嗆,晚上回去,王安伺候他沐浴,他歪頭就在浴桶裏睡著了。
水快涼了,王安才輕聲喚醒他:“陛下,去床上睡吧。”
朱翊鈞累得動動手指的力氣也沒有,馮保和王安一起,伺候他穿好衣服,這才到床上躺著。
朱翊鈞面朝裏一動不動躺著,頭發散落在外面,馮保拿了帕子,細細的替他擦幹。
忙活了好一陣,馮保還以為他睡著了,正準備出去,卻聽朱翊鈞喊了一聲:“大伴。”
馮保摸了摸他的頭發,輕聲道:“陛下,睡吧。”
朱翊鈞艱難的翻了個身,躺平了:“全身酸痛,睡不著。”他把手伸過去,“你給我揉揉。”
馮保坐在床邊,把他的胳膊放在自己腿上,輕柔的給他按摩。
朱翊鈞忽然問道:“大伴,你說朝廷花了那麽多錢,修建長城,到底能不能抵禦外敵?”
“……”
這個問題,他能提出來,馮保很驚訝,但卻很難回答。
就目前來看,那肯定是有點用的,隨著武器的不斷發展,更新疊代,過個幾百年,只能當個觀光景點。
見他沒說話,朱翊鈞又道:“如果長城有用,為什麽俺答當年能長驅直入,直逼京城?”
“如果沒用,像戚繼光這樣精通兵法的大將,為何屢次上疏朝廷,修築長城?”
馮保想了想,說道:“陛下可記得俺答是從哪裏攻破長城的?”
“當然!”
朱翊鈞沒有經歷過嘉靖二十九年的“庚戌之變”,但他卻經歷過嘉靖四十二年,俺答再次率兵進犯,登上萬歲山就能看到沖天火光。
當年的聖旨、奏疏和公文我看過無數遍,倒背如流。
“是從古北口。”
馮保又說道:“那陛下可記得古北口地形如何?”
朱翊鈞回憶了一下:“太祖高皇帝修築長城,在古北口關跨山而建,其城築於山頂之上,隨山勢升降起伏,蜿蜒曲折,如同鳥窩。”
“唐順之寫過一首詩:諸城皆在山之坳,此城冠山為鳥巢。到此令人思猛士,天高萬裏鳴弓綃。”
“古北口以北,東有蟠龍山,西有臥虎山,山勢險峻,崖壁陡立,兩山緊鎖潮河,河岸道路只能容納一輛車馬通過。”
說到這裏,朱翊鈞皺起眉頭:“照理說,這樣的地形易守難攻,是不容易被攻破的呀。”
“唉!”馮保忍不住在心中嘆氣,這就是養在深宮的皇帝,就算學了這麽多年的兵法,因為沒有實地看過,也只會紙上談兵罷了。
那些一輩子沒出過紫禁城,只讀聖賢書,從不學兵法的皇帝,有戰事發生,只能根據大臣所言來做決策,一旦所托非人,那簡直就是國家的災難。
英宗就是個極好的反面教材,盲目自信,禦駕親征,最終淪為蒙古人的俘虜。
“陛下若道宣府、大同,便會經過古北口,到時去看看就明白了。”
說這些話的時候,馮保竟是忍不住想到皇太後。要是被太後知道,他在背後慫恿小皇帝到處跑,非得宰了他不可。
朱翊鈞又漸漸閉上眼睛:“好,那有空去看看。”
整個薊鎮管轄的範圍很大,戚繼光呆在總兵府的時間並不多,三天兩頭就往外跑,到各處軍營練兵,有時還會在軍營裏呆上幾日。
朱翊鈞時常跟著他一起去,看他訓練徒兵、騎兵、戰車營,三軍協同,各種陣法,讓敵軍有來無回。
他還跟隨戚繼光到最東邊巡視山海關,雖是此一次來到此地,但朱翊鈞對山海關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少:“洪武十四年,太祖高皇帝下令在此築城建關,遂成為遼東與中原之間的咽喉要塞。”
“此處依山襟海,故得名山海關。這牌匾是福建按察僉事蕭顯所書。他正是山海衛人。”
從第一次見面,戚繼光就對他刮目相看。
當年,他被調回京城,從乾清宮面聖出來,就被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攔住去路,在乾清宮的廣場上,打得有來有回。
朱翊鈞還是皇太子,戚繼光暫時在神機營任職。朱翊鈞時常招他入清寧宮,向他請教兵法、武學。
當年的孩童如今已經長成翩翩少年,身份從皇太子變成了皇上。不變的依舊是他的聰穎好學,博聞強識。
戚繼光說道:“從京城去往遼東有三條路,這便是其中一條。此道沿海而行,稱為傍海道。”
他問朱翊鈞:“陛下可知另外兩條道在何處?”
朱翊鈞笑了笑:“一條是過喜峰口的盧龍道,三國時期曹操北征烏桓,走的正是此道。”
“還有一條,”他看向身後的馮保,“前些日子我還與大伴提到過,正是俺答當年南下的古北道。”
戚繼光說道:“盧龍道和古北道須得翻閱崇山峻嶺,這傍海道最容易通行。”
朱翊鈞卻有個疑問:“那曹操為何不走此道,卻要翻山越嶺?”
戚繼光笑道:“臣翻閱過附近幾個縣的縣志,早年此道被海水淹沒,到了宋遼時期,海水漸漸消退,才露出地面。但大多時候積水成澤,難以行走,到了冬季結冰才可通行。”
馮保聽懂了,按照這個說法,其實就是秦皇島到錦州一代,千百年來,海平面逐漸下降,露出陸地。三國時,這裏還被大海覆蓋,到了明朝,就有了傍海道。
朱翊鈞半瞇著眼,眺望遠處:“此道雖然平坦易通行,但也十分危險。”
關外是另一個世界,蒙古、女真都對中原虎視眈眈,不斷侵擾邊境,如果有一天,聚居東北的女真人團結起來,大舉進攻中原,必定會選擇這一條道。
馮保知道,他的擔心不無道理,幾十年後,建奴正是攻破山海關,入主中原。
戚繼光卻道:“陛下不必擔心,此道有三處狹窄之地,分別是永寧衛、寧遠衛,和我們所在的山海衛。寧遠、永寧由遼東總兵官李成梁將軍派兵駐守,山海衛則有戚家軍守衛。”
朱翊鈞對他是放心的,至於李成梁,他遠在遼東,天天和女真人打交道,朱翊鈞要見他一面都得好幾年,實在也不清楚他在幹什麽。
朱翊鈞在薊鎮呆了兩個月,蒙古那邊都沒有行動。他呆不住,準備出山海關,去遼東看看。
戚繼光察覺到了他的心思,話裏話外都在告訴他,外面的世界危機四伏,蠻夷之地不讀書也不講孔孟之道,要是遇上蒙古人、女真人,身份暴露,後果不堪設想。
弦外之音就是,英宗知道吧,那就是你的前車之鑒。
朱翊鈞覺得自己沒有英宗那麽蠢,大張旗鼓禦駕親征,就差在臉上寫上“大明皇帝”四個大字,讓蒙古人來抓他。
但是,戚繼光身為臣子,又是薊州總兵官,擔心他這個天子的安危是本分,朱翊鈞也不想為難他。
若是不讓他去遼東,那就換個方向,往西邊走,到宣府、大同去看看。
然而,最終他哪裏也沒去成,因為,幾天之後,蒙古那邊就有了新的情況。
就如同戚繼光預料的那樣,派出的奸細下落不明之後,董狐貍和小王子不敢輕易行動,沈寂了兩個月之後,這兩個戰爭愛好者又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思。
他們派來一名使者,董狐貍以指揮僉事的身份寫了封奏疏。奏疏送到戚繼光手中,他看過之後按照流程應該送往京城。不過,朱翊鈞就在他的總兵府,直接呈給皇上便是。
朱翊鈞展開一看,好家夥,他竟敢獅子大開口,管大明要五百人的貢賞。
朱翊鈞都被他氣笑了:“把我當冤大頭?”
戚繼光說道:“他就是挑事,要麽咱們花錢讓他消停,不給錢他就帶兵騷擾。”
那奏疏不是用折子寫的,用的是紙,朱翊鈞順手揉成一團,丟到窗外:“讓他的使者回去告訴他:朕不允!”
戚繼光也是這麽想的,就算奏疏送往內閣,張居正也會給出同樣的回覆。
幾日之後,軍情疾奏至總兵府:董狐貍領兵於喜峰口燒殺搶掠。
戚繼光立刻下令,他要親自帶兵前去平叛。臨走前,他來見朱翊鈞,二話不說,一掀衣袍先跪下磕頭:“臣要領兵出征,不能時刻護衛陛下的安全。臣會派副將楊文通和王世琦護送陛下,請陛下速速回京!”
這個時候,朱翊鈞怎麽可能離開:“戚將軍,不必多費口舌,我是不會回去的。”
“陛下!”戚繼光再次磕頭,“請陛下回京,若是陛下不允,臣便長跪不起。”
“戚繼光!”朱翊鈞直呼他的名字,一轉念,又說不出重話,只嘆一口氣,“守衛邊關和邊鎮百姓的安危才是當務之急,不要在這裏浪費時間,朕命你即刻領兵前往喜峰口,不得貽誤戰機,這是聖旨!”
他說的有道理,戚繼光也不再堅持,但最後,他還是給朱翊鈞留下楊文通和王世琦負責保護他,並且還給他留下一件東西。
朱翊鈞展開一看,驚道:“這,這是什麽?”
王夫人過來看了一眼,回道:“這是戚繼光從不離身的一件寶貝,戚家祖傳的金絲甲,刀槍不入。”
“……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